种田能手为何从容“放手”(三夏进行时)
种田能手为何从容“放手”(三夏进行时)
种田能手为何从容“放手”(三夏进行时)来源(láiyuán):人民网-人民日报
6月(yuè)14日,周辉明(左(zuǒ))与郑跃华在调试无人机。周敏岚摄(人民视觉)
“三夏”正忙,浙江(zhèjiāng)丽水松阳县新兴镇,种田40多年的“老把式”郑跃华却十分从容。他既不忙着育苗插秧,也不着急治虫(zhìchóng)防病。
“600多亩田(tián)都托管出去(chūqù)了,今年咱也轻松一回。”郑跃华哈哈大笑。
“老把式”从容“放手”,还得益于丽水市顺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服务升级,他们绘制的3D电子农田地图,让植保无人机实现了(le)全时段农事(nóngshì)服务,喷药、施肥、调运秧苗等农活(nónghuó),都可以“空中作业”。
郑跃华带着记者(jìzhě)来到(láidào)自家稻田,远远便听见“嗡嗡”的轰鸣声。只见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,越过头顶向远处飞去,缓缓将肥料撒向绿油油(lǜyóuyóu)的农田。
站在田埂边,郑跃华给记者算起(suànqǐ)账来:这片田有600多亩,如果雇10个人用1周时间进行施肥作业,肥料(féiliào)费、人工费等就要3万多元;用上植保无人机,七八个小时就能搞定,费用只要(zhǐyào)6000元。
一旁操作无人机作业的(de),正是丽水市顺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辉明。“这几天是撒底肥、追肥、除草的高峰期,农户需求量比较大。”他说(shuō),为了不(bù)耽误农时,他和员工每天清晨天刚亮就开工,中午顶(dǐng)着大太阳干。
周辉明车上一直(yìzhí)载着(zhe)一台超过(chāoguò)50公斤重的无人机,一台随时给无人机充电的发电机以及数种常见的驱虫农药、肥料。去年“三夏”时节,从镇里到邻县甚至到省外,从稻田(dàotián)到果园,周辉明带领团队完成作业面积6万余亩。
“今年服务面积预计是去年的3倍多(duō),几乎每天都有预约上门作业的农户。”趁着生意好,周辉明决定“上点新(xīn)科技”。今年2月(yuè),公司购入多光谱无人机等设备,周辉明又自学(zìxué)了数据采集、3D建模等新技能,打算绘制3D电子农田地图。
郑跃华家的田,今年已经(yǐjīng)完成了(le)3D电子农田地图的绘制,体验到了新服务。
指着电脑屏幕上的3D电子农田地图,周辉明介绍,借助多光谱无人机,能获取作物的多光谱信息,健康状况、长势情况等一目了然。有了数据,植保无人机便(biàn)可根据关键信息进行变量施肥,“哪块(nǎkuài)田长势好,哪片苗打蔫,它都一清二楚,作业更精准。”不仅如此,3D电子农田地图还(hái)避免了人工(réngōng)摸排造成的作物损伤(sǔnshāng)。
有了这(zhè)张图,农业调查从“人工摸排”向(xiàng)“智能监管”转变,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20%以上,节约用肥用药(yòngyào)15%以上,减肥和增效得以同步实现。
眼下,周辉明已(yǐ)陆续为百余名农户的1.5万亩农田绘制了3D电子农田地图(dìtú),并逐渐形成3D电子农田库,继而构建起一套(yītào)完整的农田监测系统。
“这张图(zhāngtú)作用可不小,相当于给无人机安装了‘全能导航’。现在‘飞防’作业还需要靠人工控制,以后搭配自动(zìdòng)驾驶系统,除了起降需要人工操作,基本可实现自动精准(jīngzhǔn)作业,到时候我们就都能‘放手’了。”说罢,周辉明和郑跃华都笑了。(记者 窦瀚洋(dòuhànyáng))
《 人民日报(rénmínrìbào) 》( 2025年(nián)06月17日 02 版)
更多精彩资讯(zīxùn)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(xíngwéi)我们将(jiāng)追究责任。
来源(láiyuán):人民网-人民日报
6月(yuè)14日,周辉明(左(zuǒ))与郑跃华在调试无人机。周敏岚摄(人民视觉)
“三夏”正忙,浙江(zhèjiāng)丽水松阳县新兴镇,种田40多年的“老把式”郑跃华却十分从容。他既不忙着育苗插秧,也不着急治虫(zhìchóng)防病。
“600多亩田(tián)都托管出去(chūqù)了,今年咱也轻松一回。”郑跃华哈哈大笑。
“老把式”从容“放手”,还得益于丽水市顺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服务升级,他们绘制的3D电子农田地图,让植保无人机实现了(le)全时段农事(nóngshì)服务,喷药、施肥、调运秧苗等农活(nónghuó),都可以“空中作业”。
郑跃华带着记者(jìzhě)来到(láidào)自家稻田,远远便听见“嗡嗡”的轰鸣声。只见一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,越过头顶向远处飞去,缓缓将肥料撒向绿油油(lǜyóuyóu)的农田。
站在田埂边,郑跃华给记者算起(suànqǐ)账来:这片田有600多亩,如果雇10个人用1周时间进行施肥作业,肥料(féiliào)费、人工费等就要3万多元;用上植保无人机,七八个小时就能搞定,费用只要(zhǐyào)6000元。
一旁操作无人机作业的(de),正是丽水市顺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辉明。“这几天是撒底肥、追肥、除草的高峰期,农户需求量比较大。”他说(shuō),为了不(bù)耽误农时,他和员工每天清晨天刚亮就开工,中午顶(dǐng)着大太阳干。
周辉明车上一直(yìzhí)载着(zhe)一台超过(chāoguò)50公斤重的无人机,一台随时给无人机充电的发电机以及数种常见的驱虫农药、肥料。去年“三夏”时节,从镇里到邻县甚至到省外,从稻田(dàotián)到果园,周辉明带领团队完成作业面积6万余亩。
“今年服务面积预计是去年的3倍多(duō),几乎每天都有预约上门作业的农户。”趁着生意好,周辉明决定“上点新(xīn)科技”。今年2月(yuè),公司购入多光谱无人机等设备,周辉明又自学(zìxué)了数据采集、3D建模等新技能,打算绘制3D电子农田地图。
郑跃华家的田,今年已经(yǐjīng)完成了(le)3D电子农田地图的绘制,体验到了新服务。
指着电脑屏幕上的3D电子农田地图,周辉明介绍,借助多光谱无人机,能获取作物的多光谱信息,健康状况、长势情况等一目了然。有了数据,植保无人机便(biàn)可根据关键信息进行变量施肥,“哪块(nǎkuài)田长势好,哪片苗打蔫,它都一清二楚,作业更精准。”不仅如此,3D电子农田地图还(hái)避免了人工(réngōng)摸排造成的作物损伤(sǔnshāng)。
有了这(zhè)张图,农业调查从“人工摸排”向(xiàng)“智能监管”转变,无人机作业效率提升20%以上,节约用肥用药(yòngyào)15%以上,减肥和增效得以同步实现。
眼下,周辉明已(yǐ)陆续为百余名农户的1.5万亩农田绘制了3D电子农田地图(dìtú),并逐渐形成3D电子农田库,继而构建起一套(yītào)完整的农田监测系统。
“这张图(zhāngtú)作用可不小,相当于给无人机安装了‘全能导航’。现在‘飞防’作业还需要靠人工控制,以后搭配自动(zìdòng)驾驶系统,除了起降需要人工操作,基本可实现自动精准(jīngzhǔn)作业,到时候我们就都能‘放手’了。”说罢,周辉明和郑跃华都笑了。(记者 窦瀚洋(dòuhànyáng))
《 人民日报(rénmínrìbào) 》( 2025年(nián)06月17日 02 版)
更多精彩资讯(zīxùn)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(xíngwéi)我们将(jiāng)追究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