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可控核聚变技术何时商业化?

体育正文 142 0

可控核聚变技术何时商业化?

可控核聚变技术何时商业化?

作为实现无限、清洁、安全能源应用的关键,核聚变被誉为“人类终极能源”。核聚变复制(fùzhì)了太阳诞生过程,与将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并释放能量(néngliàng)的裂变不同,其具有能量密度更高(gāo)、燃料储量近乎无限、不产生(chǎnshēng)长寿命高放射性(fàngshèxìng)废物、本质安全等显著优势(yōushì),而且核聚变燃料来源氘和锂相对丰富。从上世纪(shìjì)开始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,到现如今多国可控核聚变技术走出实验室迈向工程示范,这场“人造太阳”的梦想正加速“照进现实”。

▲美国(měiguó)可控核聚变技术初创企业启动建设核聚变发电原型机。

5月,我国核聚变装置(zhuāngzhì)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(yuánqū)(BEST)开启工程总装。同一时期,美国也启动(qǐdòng)了核聚变发电原型机SPARC建设。全球范围内一场围绕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科技(kējì)“赛跑”正悄然展开。

我国(wǒguó)技术部署蹄疾步稳

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,我国可控核聚变(héjùbiàn)技术商业部署按下“快进键”。3月,我国核聚变装置BEST首块顶板顺利浇筑,标志(biāozhì)着BEST全面进入分区(fēnqū)完工、分区交付的(de)阶段;5月,BEST在安徽合肥开启工程总装,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,预计2027年建成、2030年实现发电。

BEST将在第一代(dìyídài)中国人造太阳EAST装置基础上,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,推动燃烧(ránshāo)等离子物理研究,为我国聚变能发展提供开创性支持。BEST核心目标(mùbiāo)是首次实现氘氚(chuān)燃烧等离子体的稳定运行(yùnxíng)并演示发电,填补从“实验堆”到“示范堆”的工程化空白。光大证券指出,BEST启动(qǐdòng)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工程化应用进入新阶段。

作为全球(quánqiú)首个紧凑型聚变(jùbiàn)(jùbiàn)实验装置,BEST采用模块化设计,体积比传统装置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缩小40%,但聚变功率密度提升3倍,计划(jìhuà)2027年验证能量净增益,即输出能量超过输入能量,为聚变发电商业化(shāngyèhuà)提供关键数据,2035年建成聚变工程示范堆,2050年前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发电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我国为ITER贡献突出。ITER组织4月底宣布(xuānbù),经过数十年努力,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“人造太阳”已完成其“电磁心脏(xīnzàng)”——世界最大、最强的脉冲(màichōng)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,标志着向实现可控(kěkòng)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。

ITER是一个能(néng)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,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,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,由欧盟、中国、美国(měiguó)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和俄罗斯等共同(gòngtóng)资助。

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(héjùbiàn)的(de)环形容器,新建成的脉冲磁体系统是托卡马克装置的“电磁心脏”。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·巴拉巴斯基(bāsījī)说表示:“在这一国际合作中,中国贡献(gòngxiàn)至关重要。在可控核聚变领域,中国无论是在资源部署(bùshǔ)还是工业能力部署方面进展都较快。”

据悉,ITER磁体(cítǐ)馈线系统(xìtǒng)由中国(zhōngguó)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(děnglízǐtǐ)物理研究所研制,被称为ITER磁体系统的“生命线”。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重要单位之一,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了超导体、校正场线圈、磁体馈线、电源、诊断(zhěnduàn)等众多采购包,占中国承担ITER采购包任务的大部分。
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měiguóyǒuxiàndiànshìxīnwénwǎng)报道称,5月,美国可控核聚变技术(jìshù)初创企业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在波士顿郊外一座工业园区启动(qǐdòng)核聚变发电原型机SPARC建设。SPARC是一个类似“甜甜圈”形状的(de)托卡马克装置(zhuāngzhì)。托卡马克装置中央是一个环形真空室(zhēnkōngshì),外面缠绕着线圈。通电的时候,托卡马克装置内部(nèibù)会产生巨大螺旋型磁场,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(dào)很高温度,以达到核聚变目的。截至目前,科学界传统观点认为,托卡马克装置越大,性能越强。

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公司表示,SPARC尺寸(chǐcùn)与现有中型聚变装置相当,但磁场更强。通过强大电磁铁产生(chǎnshēng)适合聚变能(néng)的条件,包括超过1亿摄氏度的内部温度(wēndù),预计将产生50—100兆瓦聚变功率,实现大于10的聚变增益。SPARC产生的能量是煤炭(méitàn)或天然气的1000万倍。

如果一切按计划推进,SPARC有望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成为美国首个商业(shāngyè)可控(kěkòng)核聚变发电设施,预计可产生400兆瓦电力,相当于15万户家庭(jiātíng)用电需求。

目前,SPARC一大障碍是能否建造足够强大的磁体来(lái)驾驭熔融、难以驯服的等离子体,即发生核聚变反应的带电气体超热云团(yúntuán),等离子体温度极高且非常(fēicháng),其(qí)密度比空气低100万倍。同时,还要克服能量净增益问题。

据悉,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公司已经募集20亿美元私人资本,目标(mùbiāo)是本世纪30年代在弗吉尼亚州建成世界(shìjiè)上第一座核聚变(héjùbiàn)供能发电厂。

今年初(jīnniánchū),美国能源部宣布为核聚变创新研究引擎合作组织中的6个项目提供1.07亿美元(yìměiyuán)资金,推动美国聚变能源战略提速。根据美国《聚变能源法案》,为加快先进核反应堆部署,联邦政府将为商业(shāngyè)核聚变装置颁发许可证,以简化商业核聚变的实施(shíshī)过程。

5月23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(tèlǎngpǔ)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核能的(de)行政命令,涉及对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改革、修改监管(jiānguǎn)流程以加快核反应堆测试等,希望2029年1月即特朗普第二任期结束前“测试和部署”新的核反应堆。美国媒体指出(zhǐchū),受政策(zhèngcè)利好,美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将进一步提速。

商业化(shāngyèhuà)仍需克服诸多挑战

国际能源署预测(yùcè),到(dào)2030年,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5.5亿美元,2024至203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(wèi)7.4%。

方正证券表示,可控核聚变或作为(zuòwéi)能源终极解决方案,商业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,近年来(jìnniánlái)国内外可控核聚变项目持续推进,为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(jīchǔ)。

湘财证券指出,AI算力爆发带来的电力(diànlì)需求激增,推动核聚变(héjùbiàn)技术研发部署加速。今年以来,国内相关项目招标亦(yì)加快落地,看好核聚变技术发展加速。

目前,核聚变技术原理虽已基本解决,难点却集中在如何维持反应(fǎnyìng)足够长时间。也就是说,虽然科学原理清晰,但创造和约束这个“小太阳”的巨大工程和物理挑战不容小觑,需要克服诸多(zhūduō)极端条件,包括上亿度高温(gāowēn)、强磁场(qiángcíchǎng)、强中子辐照等。

聚变工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安德鲁·霍兰德表示:“现在的问题(wèntí)是,何时才能建成这样一台(yītái)机器。”

美国能源部核聚变能源科学办公室主任让(ràng)·保罗·阿兰认为:“我们需要考虑培育更多核聚变用氚燃料(ránliào)所需的供应链,这需要获得锂资源储备。全球范围内(nèi),锂需求十分旺盛。”

“数字化时代(shídài),我们需要尽可能(néng)多的电力,”弗吉尼亚州州长格伦·扬金强调,“谁能赢得这场竞赛,谁就能迅速抓住经济机遇。”

End
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!
出品 | 中国能源报(ID:cnenergy)
编辑丨闫志强

可控核聚变技术何时商业化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