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桑榆落纸云烟起 为霞入砚桃李香——溆浦县老年书画协会到统溪河镇学校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

体育正文 139 0

桑榆落纸云烟起 为霞入砚桃李香——溆浦县老年书画协会到统溪河镇学校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

桑榆落纸云烟起 为霞入砚桃李香——溆浦县老年书画协会到统溪河镇学校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

华声在(zài)线5月24日讯(全媒体记者 李昆励 邹伟瑜)5月24日,第七届湘鄂赣皖非(fēi)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岳阳开幕,四省非遗传承人(chéngrén)齐聚一堂,共绘传统工艺当代画卷。 “咚咚咚咚锵………”联展现场,半米见方的戏台前围满了观众,80岁的刘(liú)永安正用传统邵阳布袋戏为大家表演,“90后”博主万洁(bózhǔwànjié)则在一旁用镜头和所有(suǒyǒu)关注布袋戏的“粉丝”们进行互动。一场跨越两代人的文化交流与传承,在这里拉开帷幕(lākāiwéimù)。 抑扬顿挫(yìyángdùncuò)的唱腔念白、铿锵激昂的锣鼓唢呐、两块牛骨模拟百兽声音……刘永安坐在特制的戏箱后(hòu),手、脚、口(kǒu)、舌并用,在十指翻飞中演绎百态人生。 万洁的直播间里,粉丝们的留言不断刷屏:“一个人演一台戏,爷爷(yéyé)真厉害(lìhài)!”“这还是小时候看过的,没想到在网上(wǎngshàng)能再见。”“他是怎么做到模仿这么多声音,神奇!”…… 一老一少的配合协助,让传承六百年的邵阳布袋戏在现代舞台(wǔtái)焕发新生(xīnshēng)。 (最初知道邵阳布袋戏传人(rén)刘永安的人只有19人,因“小万姑娘”,刘永安粉丝数增长到27.7万人。图片为视频截图(jiétú)。) 在邵阳乡间,布袋戏曾是流动的(de)江湖。 作为(zuòwéi)木偶戏的一个分支,因艺人单肩挑担、蜷缩被窝(bèiwō)表演的独特形式,邵阳布袋戏(bùdàixì)又被当地人称为“被窝戏”“扁担戏”。自明代传承(chuánchéng)至今,这门艺术始终保持着“一人演尽生旦净末(shēngdànjìngmò)丑,十指操弄吹打弹唱耍”的绝活。2006年,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,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 “一人一台戏”的绝活(juéhuó),刘家传了十二代。 “第一次人家凑了(le)5斤米要我演,我手都在发抖。”刘永安告诉我们,从家中长辈手上接过戏担子后,他就开始了走南闯北(zǒunánchuǎngběi)的江湖生活,“重阳出发四处演戏,要到第二年的清明才(cái)回来。” 2007年,刘永安被评为国家级(guójiājí)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。随着(suízhe)岁月流逝,曾经一同走南闯北的伙伴陆续离世,老人如今是邵阳布袋戏唯一(wéiyī)在世的国家级传承人。 “木偶(mùǒu)不会老,人会老,等我什么时候不在了(le),木偶就哑巴了。”轻抚着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木偶,老人说出了心中的担忧。 传播:互联网是最佳(zuìjiā)“土壤” 今年5月,万洁在自己的个人微博(wēibó)“小万姑娘”发布了一段向刘永安学艺的视频(shìpín),没有华丽的剪辑,却引发了无数网友对布袋戏的关注,也让邵阳布袋戏这门古老(gǔlǎo)的艺术重新走进大众视野。 这个90后姑娘没想到,自己用手机拍下的视频,会让“邵阳布袋戏(bùdàixì)”在网络爆火。一夜之间(yīyèzhījiān),刘永安的账号粉丝(fěnsī)数从19人增长到了27.7万,那些曾被认为“过时”的牛骨口技、指尖(zhǐjiān)木偶,突然成了年轻人弹幕里的“神仙技艺”。 “在中国非遗网上看到了爷爷和布袋戏的故事(gùshì),就(jiù)下决心去邵阳找爷爷。”万洁告诉我们,当真正看到布袋戏表演后,她才发现这有多难(nán),“平时我们要学会一种乐器就很难了,可(kě)表演布袋戏要同时操作好几种,随时切换。” 老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更让万洁红(wànjiéhóng)了眼眶:“爷爷这么大年纪了,表演(biǎoyǎn)是非常吃力的,可听说网络直播能让更多(duō)人了解(liǎojiě)布袋戏,他二话不说就钻进了戏箱里,给我们表演了一出完整的布袋戏,整整70分钟……” 陪老人一起来参加(cānjiā)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,也是万洁为了兑现曾经对老人的承诺:“我答应过爷爷,要陪他和布袋戏登上(dēngshàng)更大(gèngdà)的舞台,让更多人了解、知道布袋戏。” “种子撒下(xià)去(sāxiàqù),需要水和土壤,才能够生长起来。”如老人所说,老艺人对传统技艺(jìyì)的坚守和“小万姑娘”这样年轻一代对非遗技艺的关注,组成了非遗传承的水份和土壤,让布袋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传承与传播的“双助力”下,得以被(bèi)更多人看到。 (2007年,刘永安被评为邵阳布袋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(dàibiǎoxìng)传承人。图片(túpiàn)为视频截图) 保护:多样化传承延续(yánxù) “网络传播对于非遗传承发展有着强大(qiángdà)的(de)推动力量。”当刘永安的表演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点赞时,邵阳县非遗中心主任(zhǔrèn)邓飞在惊叹之余,也对邵阳布袋戏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期盼。 为了推动布袋戏的传承与发展,邵阳县非遗中心每年都会开展“一对一”教学、“送戏(sòngxì)下乡、进校园”等(děng)系列宣传活动,目前除了刘(liú)永安,还有1名省级、2名市级和5名县级邵阳布袋戏传承人,十余位社会艺人活跃在乡间(xiāngjiān)舞台。 鉴于(jiànyú)布袋戏的学习难度,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珍贵技艺,非遗(fēiyí)中心早在2007年就开启了对邵阳布袋戏的数字化保护工作。 “目前已经收集整理了传统剧本30余个、曲谱50余个,存储了300多分钟的(de)表演(biǎoyǎn)视频、3000余张珍贵图片(túpiàn)。”邓飞(dèngfēi)告诉记者,如《青龙山》《关公战长沙》《黄蜂岭》等十多个经典剧目都在其中,这些数字化资料(zīliào)为邵阳布袋戏的传承、研究、传播留下了宝贵资料。 如今,在网络(wǎngluò)传播(chuánbō)的“加持”下,这些在云端的艺术基因找到了更好的呈现方式。 “接下来,我们希望能把这些(zhèxiē)数字资料进行剪辑、更新、改编,通过视频教学(jiàoxué)、直播表演等新形式,吸引更多的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,让老技艺活起来,火起来。”邓飞说。
桑榆落纸云烟起 为霞入砚桃李香——溆浦县老年书画协会到统溪河镇学校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